首页>>梅州要闻>>正文
 

他为义教放弃成家,从马来西亚回到故乡大埔进行长达六年的英语义教,让湖寮镇长教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英语村”,今年暑假义教学生更达400多名——
廖乐年:英语义教“总教练”

 

2008-08-07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在大埔县湖寮镇长教村,这个毗邻县城、人口不算多的小村庄里,大多数孩子能用英语交流,而上了初中的孩子基本能与外国人轻松交流。不是这里的孩子们特别有天赋,而是他们有一个从马来西亚归国的英语义教廖乐年。这位年过花甲的义务英语外教不仅自己带领着一批又一批山村孩子们走进英语“王国”,还招募海外志愿者一同带着孩子们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昨日,记者探访了这个远近闻名的“英语村”。
       廖乐年的讲课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外国老师山区孩子一堂欢

    刚被大雨洗刷过的长教村格外苍翠,墨绿的远山,碧绿的近林,嫩绿的田野,加上点缀其间的白墙黑瓦,浓郁的乡村气息让人陶醉。在一座古香古色的旧式大宅里,一正两横结构的四个厅堂以及后院都坐满了学生,有刚上学的小不点儿,也有放暑假的大学生,在各自的“教室”里三三两两地围成几堆,白皮肤、蓝眼睛的“洋老师”穿插其中,或讨论语法,或讲述趣事,或玩起了游戏,讲着流利英语的山村学生们举手投足间透着“洋”气。

    正屋的上厅是“多媒体教室”,摆放着笔记本电脑、投影机等多媒体设备,有幸享受多媒体教学的都是些英文基础厚实的大学生。在这些大学生中间,记者见到了此行的主人公——廖乐年。普通的T恤西裤,掺着白丝的短发,不时戴上眼镜看电脑的马来西亚归侨是这座旧式大宅的主人,也是正在宅内认真学习英语的400多名学生的义教“总教练”。那些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的40多名“老师”都是“总教练”从美国、英国、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地招募回来的志愿者,一同为山区孩子们免费教学。

    不同肤色志愿者的到来,让山村沸腾了,让学生雀跃了。生动的教学方式、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孩子们仿佛走入另一个国度。在这个旧式大宅子里,初二以上的学生必须讲英语,如果讲中文或客家话,将不受欢迎。所以,不少学生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轻松地和洋老师快乐交谈。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不少学生前来当“翻译”,尽管有些还是“小不点儿”,但讲英文如同说母语一样轻松。
       来自英国的莎拉·卡老师正一对一地给学生辅导。

    “把一辈子奉献给义教”

    廖乐年1946年出生在马来西亚,他是家中第三代在马来西亚诞生的大埔长教村人。廖老师13岁那年,父亲便去世了,留下了兄弟姐妹几个靠母亲抚养,生活异常艰辛。在好心人的资助和老师的免费培训下,他在马来西亚顺利完成了学业,并成为当地一所中学的老师、校长。

    当上老师后,廖乐年没有忘记帮助过他的热心人,为了回馈社会,他经常免费为学生补习。当时,几乎所有的老师给学生补习都要收钱,他的“与众不同”也不时招来嘲讽。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义教,他放弃了成家的机会。“有了家庭,不一定能得到家人的支持,也没有更多的能力做这种公益事业,所以我宁愿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义教。”现年63岁的廖乐年对记者如是说。

    1996年,他第一次回到故乡,回到了爷爷寄钱建起的大宅子里,匆匆一瞥,让他有了落叶归根的感觉。2001年,退休后在香港学习3个月中文的他终于学会了说普通话;2002年,他回到了家乡长教村,开始了义教路程。也在这一年,近60岁的他开始学习客家话,在开始的义教中,他是靠着普通话、客家话和英语三种语言和学生完成沟通的。

    有着40多名志愿者助手的“总教练”并不是经常“兵权”在手,平日里,他一个人要同时为100多名学生进行免费辅导。廖乐年向记者描述了他的教学课程表:周一、周三、周五在长教村的小学上课;周二、周四到邻村寄村的小学上课;每天晚上6:00到8:30,都会有50多名附近的孩子到他的住宅里上“晚自习”;周六、周日是固定的补习时间,每个周末都有180名学生在这里享受“免费的午餐”;到了暑假、寒假,学生更是从各个地方蜂拥而至,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都是上课时间。因此,在廖乐年老师的工作表中,一年四季既没有周末,也没有“黄金周”假期,更没有寒暑假,就连晚上的私人时间,也被“侵占”得所剩无几。

    办班规模扩大了,投资也越来越大。为了给孩子们买到最好的教材,廖乐年专程从英国带回各种资料;教学办公设施设备、音乐室、电脑室和教师宿舍等配置,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6年来,廖老师已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元。由于办班是全免费的,包括课本资料,所以单靠着他微薄的退休金是难以维持如此大的开支的。廖老师向记者道出其中奥秘:当初受益于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现在这些学生反过来支持他的义教行动,纷纷出资支持他在家乡的义教事业。6年来,这些学生已先后出资100多万元。
       廖氏翠轩公祠主厅成为英语补习班课堂。

    广招国内外志愿者壮大师资

    “有不懂的英语问题就去问长教的学生”是当今湖寮镇中学生中常用的话,而从长教村走出去的孩子总能成为英语科的佼佼者。随着廖乐年教出的“种子”学生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2002年,刚办暑期培训班时只有32名农村孩子,到了今年的暑期班,学生已达400多名,而且不少是专程从县城慕名前来的。同时,不少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也纷纷加入培训班,更有远在黑龙江和台湾的学生也前来参加培训,单靠廖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培训班显得有点“人满为患”。为了解决师资问题,廖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师资循环利用。让英语学得好的孩子教学习一般的孩子,让高年级的孩子教低年级的孩子。这样一来,培训班的“师资”力量一下子雄厚起来了。

    同时,趁着暑假培训班高峰期,廖乐年还广招志愿者。去年,香港来了一批志愿者;今年,除了香港的志愿者,还有美国、英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不少是自费前往的,来自英国的莎拉·卡告诉记者,即将上高三的她靠平时的积蓄购买机票前来;而和她一同前来的朋友William和Tim都是通过家人的资助或者公司的赞助而来的。

    在培训班里,记者见到了一位四处巡视的老师,经介绍,记者才知道他是培训班的“总管”、廖乐年的故交——汪子成。汪老师是马来西亚某中学的退休校长,早在20多年前就和廖乐年相识相知。退休后的汪子成在网上获悉老友回家乡当义教的消息后,也萌发了前往“支教”的念头。2005年到2008年,汪子成夫妇连续三年暑假自费前来帮忙,妻子教书,自己当“总管”,处理编班、编排课程等日常杂务。

    (罗娟娟 丘佳纳 叶咏 黄熙)
    (本报记者 钟小丰 摄)     

http://www.mzrb.com.cn/news/0808/07/080807002.htm
http://www.mzrb.com.cn/pdf/0808%5C07%5C01.pdf
http://www.meizhou.gov.cn/zwgk/zwdt/qxdt/dbx/2008-08-07/1218093404d33626.html